纪实:87岁的外公离世十天后遗体在一个废弃的窑厂被人发现
在我三岁的时候,外婆就去世了,外婆就两个女儿,大女儿是我母亲,小女儿是我姨妈,远嫁到东北黑龙江的牡丹江市。由于距离较远,再加上经济的拮据,小姨妈十年八年里也不能回家一次。
外公想我们的时候,就步行到我家。但他从不空手,有时带着糖果,有时带一些零食,总之,都是我和妹妹喜欢的东西。到我家后,他基本吃过午饭就匆匆折回了。
听母亲说,外婆曾经生了两个男孩,但活了不到两年就夭折了,后来,自从外婆生下姨妈后,年过40岁的外婆再也不能生了,于是,外公就成了村里的“老绝户”。
外公是个很灵巧的人,他打家具都是自学的,我家八仙桌、饭桌、条几和家里所有的小凳子都是外公给做的,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外公在我家住了将近两个月,也是在那个时候,他把我家该添置的东西,全部做好了,而我那时,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张小床。因此,我记忆特别深刻。
外公在家种了一亩多地,后来他在家里养了几只羊,空闲的时候,他就去沟渠边割草,总之,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紧凑的。
小姨妈远隔千里,我们一家对外公而言,是最亲的亲人,因此,在我小时候,外公腿脚比较好的时候,我隔三岔五,都会看到他的身影。
在我读初二那年,外公在去割草的路上,摔了一跤,他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,后来虽然康复了,但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前。从那以后,他再也没有来过我家。
外公属于村里的“五保户”,粮食由村里分配,他一个人独自种了点蔬菜,在小院里颐养天年。
过去,每次过年去看望外公,基本都是我骑自行车前往,母亲会让我带一些馓子、奶粉和一些土鸡蛋过去,我怕麻烦外公,坐一会就想回家,但外公每次都会强行拉住我,说啥也要吃过饭才能回去,每次外公还会给我一些零花钱,临别前,会送我到村口,嘱咐我要听父母的话,好好读书等等。
那时的农村,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宽裕,母亲看外公的频率不是很高,我对外公的关心很少很少。
再次对外公开始关注,是我读高一的时候,那年五月下旬的一天,外公本家的侄儿特意来到我家,谈起外公的事,他说我外公晚上睡觉时,有时会大喊大叫,躺在床上,总能看到黑暗处有人影晃来晃去。
心急如焚的母亲去了,在那里住了差不多十天左右吧,发现每天都安然无恙,当时母亲想,是不是外公一个人太寂寞,想亲人陪伴他,才故意这样说的吧。
看着没有任何异常,再加上当时小麦就要收割了,母亲给外公买了一些零食后,就回到了家中。
那天,父母正在田里拉麦子,外公的侄儿又骑着车风尘仆仆地赶了过来,他说,这两天外公的状态又不对了,他早上起来,发现外公家里的衣物,被扔得到处都是,做饭的锅台也被拆掉了,锅也被砸碎了。
那时,乡村的麦收和播种,基本要到六月十五号才会告一段落,父母每天早出晚归,希望能够早点结束。
在1989年的6月14日那天一早,大概七八点钟的样子,这时一阵狗叫声传来。
正要出门干活的父母,赶紧开门看看怎么回事,发现外公的侄儿,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姐姐,不好了,我大爷不见了,早上我和隔壁的邻居去田间浇水,看到大爷家的门开着,我就进去了,发现大爷已经不在了,我和父亲找遍了村庄也不见他的影子,于是,就赶紧来这里给你们说下。
那时的农村,大家的心还是很齐的,在村里队长的喝令下,全村的人整体出动,在村庄周围开始寻找外公。
因此,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,像疯了一样的每天去找,亲戚邻居也帮忙寻找,那时,我每天放学都回家的。不但看不到父母的笑脸,迎接我的总是母亲的满脸泪水,父母所有的话题都是和外公息息相关。
后来,有人在一处麦田边,发现了一只丢弃的鞋子,他们拿过来让母亲辨认,母亲说,那只布鞋,是她亲手做的,绝对是外公的。但只有一双鞋子,到哪里去找人呢?父母心里清楚,几天找不到外公,估计外公已经是凶多吉少了。
村里的几个领导聚在一起商议,外公87岁了,腿脚也不是很好,肯定走不了太远的路,让大家在半径两公里以内的地方仔细寻找。
外公村庄的几个池塘,都被人用渔网撒过很多次,附近的任何一个沟渠,都有人实地”侦察“过。
无地方可找的母亲,回家后就用被子蒙头哭泣,我不知道怎么劝说母亲,只是怔怔地站在床边。有时母亲会一把抱住我,哭着说:“你外公要是找不到的话,我哪里还有脸见人啊。”
经过一周的找寻之后,外公还是不见踪影,于是,父亲又动员了一切亲戚参与,扩大了搜索范围,村里的机井里、田间荒废的小屋,也都派人去看了,结局都是一样,一无所获。
事发地点,在外公村庄10里之外的一个废弃的窑厂,当天中午,一个干农活的妇女想去里面大便,结果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。
他循着味道搜寻,发现一个水池里,竟然泡着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。她看到后顿时惊慌失措,大叫着逃到了外面。
消息很快传到了外公的村庄,于是外公的侄儿立马赶过去,发现逝者正是苦苦寻找那么多天的外公。
那个废弃的窑厂,离外公的村庄足足有十里地,到那里根本没有一个像样的路,一个体质这么差的老人,又是如何翻过一片片庄稼地,在夜晚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那里的?
外公的侄儿说,别说这个年纪的人,就连一个身体健康的中年人,走那么远的路都颇为费劲,外公这样的年纪和身板,他又是如何抵达的呢?这件事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。
就这样,家里慢慢地恢复平静,但那个寻找过程的煎熬,已经给父母的心头,留下了一股个深深的大疤,永远无法抹平,永远无法消失。
去年的五月,母亲因病,也离开了世界,关于外公当年的话题,再也没有人提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- 上一篇:新华网:央视巨额收入该如何回报社会?
- 下一篇:广州万隆:震荡整理期 结构机会